3/12/2013

誰的關鍵字?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google.com/intl/zh-TW/insidesearch/howsearchworks/thestory/index.html


Google日前公佈其篩選搜尋結果的方式,一舉揭露龐大搜尋引擎的運作秘密。2008年時,Google上才只有「1兆」個網頁,如今已經暴增到30兆,面對廣大的搜尋用戶,Google以三階段解構自家網站如何篩選、呈現搜尋結果。

Google搜尋像是一隻機器手臂,先在茫茫資料海中找到與搜尋關鍵字相關的網頁,第二階段透過演算法與公式的設計,包括自動完成文字輸入、拼音、同義詞等等,釐清搜尋者想找尋的目標,並加上超過200個神祕因素,包括網頁品質、時效性、網頁安全性、使用者語言、使用者搜尋習慣等條件,篩選出最適合的結果。最後,Google不定期透過人力篩選,管理垃圾網站或是惡意資訊。

屬於你的「關鍵字新聞」

此文揭露了短短幾秒的搜尋動作,竟包含如此複雜的「篩選」程序,而這對於新聞來說,又是一大變革。

同樣以Google的新聞頁面為例,過往多並陳主流媒體與網路媒體的新聞資訊,但現在已經可透過特定類目(如「棒球經典賽」或是「核四」)為關鍵字,就能編排出自己專屬的「新聞版面」,不再受限於主流媒體提供的版面分類。

如同新聞界的趨勢,使用者的需求逐漸成為大家所追求的目標,新聞的決定權,好像交到了閱聽眾手上。但仔細想一想,資訊來源並未進行太多的顛覆,只是在篩選過程的平台上,看似增加閱聽眾的自主性。

主流媒體的新新聞型態

除了衝擊網路新聞的形式,對於主流大眾媒體,也啟發改變形式的idea。尤其在紙本雜誌,前幾頁常出現以介紹「關鍵字」為報導的形式,大部分是簡單介紹一種新的趨勢,像是「多螢遊戲」或是「行動商務」,主打讓讀者快速了解。這種型態蔚為風潮,甚至每年都會選出去年幾大關鍵字,彷彿幾個詞便代表一整年發生的所有事情。

不過,對於新聞媒體肩負的「資訊傳播」,或許關鍵字的使用,只是某一面向的改變,若是要深入、完整地理解一個議題,恐怕很難用寥寥幾句話講清楚。像是如果把「核四」拿來當關鍵字,恐怕光說完正反兩方的意見,就要花掉好幾頁的篇幅。

你的喜好,他的市場?

另一方面,關鍵字的熱門,也提供了商機。

根據DMA(台灣數位行銷經營協會)的推估,在2012年台灣的網路廣告市場當中,付費關鍵字廣告佔了總額30%以上,比前年成長13.43%。這個數字告訴我們的是,它成為一個商業趨勢,關鍵字顯示使用者的「喜好」,使得廣告商能夠更「精準行銷」,準確地將宣傳送到有需求的客戶面前。

從以上看來,關鍵字在消費者、訊息生產者以及訊息販售者三方面,都造成不小的影響,而Google身為具有龐大影響力的關鍵字篩選者,它對於資訊接收與傳遞的影響力,只會與日俱增。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