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年代新聞以時任內政部長廖了以的採訪,反駁「救災造假」的網路訊息,
但後來經NCC調查,年代確實延誤災情通報。
「惡人得逞,只需好人袖手旁觀」---------Edmund Burke
「台灣媒體很爛」大家都會說,甚至快變成口頭禪。可是在好的媒體人努力之時,卻很少有人看到。
拜讀所上學長周原的深度採訪報導論文《請別叫我「爪耙子」:臺灣吹哨者的故事》,其中便撰寫,2009年,八八風災時,兩位年代電視員工捍衛新聞價值的故事。
所謂吹哨者,大多是指稱組織內部或是曾屬於組織內部的人,為了某些理由,大多是與公眾利益相關,揭發組織內部的資訊讓外界知道。
2009那一年,台灣東部與南部的山區、水域,鬼哭神嚎,許多電視台紛紛開放call-in,用「災民」的力量,蒐集災情,電視台宣稱會「轉告政府」,高舉媒體的社會責任之牌。當然,年代電視台也跟進,原因可能是因為收視率、大家都這樣做或是,也想要第一手掌握災情的資訊,但卻忽略年代本身人力不足的問題,災民電話一通通湧入,捎來的訊息卻擱置在一角、置若罔聞,年代的兩位編導看不下去,覺得根本就是消費災民,忍不住po在網路上,一篇《無聲哀號》(網友備份),揭露此事。
「原以為,可以本著職業上的優勢,盡點微薄心力,搶下飛快流逝的時間,也許在我們所不知道的地方,能讓一家人團圓過日。
早晨八點過後,一通天外飛來的Call-Out電話,讓我萌生上述希望;鄒先生在話筒那端懇求各方人士前往甲仙救援,一串地址在他口中像是不斷的祈禱般唸著,我急著想打上完整內容卻聽不清細節,沒想到的是,我問出的話只得到這樣的回應「為什麼要打地址?為什麼要通報?民眾只是打進來和主播講一下而已啊!」不能明白,我們這麼做為了什麼,一份媒體應盡的道德又在哪裡,一間企業該負起的社會責任是否已經盪然無存。」
此舉引發年代電視台認為兩位員工「妨礙名譽」,將其開除,雖然在一個多月後,NCC調查屬實,但年代電視台反嗆NCC是受到特定利益團體關說。
這篇揭露文傳遍網路,引發眾多討論。然而,後續要求給付薪資、控訴不當資遣的官司,歷經一年半卻仍宣告敗訴,對於吹哨者的保障,法令並未伸出援手。
媒體工作者,是捍衛新聞自由與價值的第一線,如果沒有人給予支持,這一條線,恐怕只會在一次次的衝突中後退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